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
  •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 分类:   地球物理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021
  • 国内刊号:  11-3474/P
  • 期刊定价:    ¥42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79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地球学报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董树文
  • 邮发:   82-53
  • 库存:   200
  • 邮编:   100037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环境
        • 国际刊号:1006-3021
        • 国内刊号:11-3474/P
        • 邮发代号:82-53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地球学报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地球学报》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地球学报》(CN:11-3474/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 1《地球学报》论文题目:简明扼要、概括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对照。

        2《地球学报》论文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多单位作者时,分别按单位用1)、2)、3)……序号在作者姓名后右上角标注。中、英文对照。在稿件审查、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一般只与第一作者联系,必要时可注明通讯作者。

        3《地球学报》作者单位:写明作者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市城镇名、邮政编码。中、英文对照。多单位作者用1)、2)、3)……序号按单位依序列出。

        4首页脚注:①说明论文的资助项目名称及编号。②列出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主要从事专业、通讯地址、邮编、办公电话、电子邮件)。

        5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要素,尤其要突出其创新性的成果。中文摘要以200~400字为宜。鉴于本刊被多家国外网站收录,为方便非中文读者,英文摘要可增加到600-1200字(须提供中、英文对照稿以便译审)。

        6请勿一稿多投,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自留底稿。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地球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与调查,快报与信息,技术与方法,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战略性关键矿产,“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7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专栏,深部热能开发利用,“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势”专辑_断裂作用与地震活动,“深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专辑_矿产资源三维预测,关键元素分布与超常富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专栏,“西藏冈底斯地区基础地质和油气调查进展”专栏,“岩溶作用与碳中和”专栏,深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探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深部地质作用,清洁能源篇,“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专栏,矿产资源供应风险,Ⅰ 华南陆块岩石圈结构与资源效应,水资源特征,关键矿产目录厘定,同位素地质分析新方法及标准物质研制,中新生代陆内变形,技术方法,Ⅱ 西北盆山结合带深部结构及浅部构造响应,二次资源潜力评价,活动构造,生态服务功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专栏,水土流失特征,非金属矿产综合篇,生态地质特征,城市地质,Ⅲ 松辽盆地及周缘清洁能源与古气候演化,找矿方法找矿预测篇,Ⅴ 快报与信息,矿产资源全球治理,特讯,快报与信息_封面故事,Ⅳ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部结构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在1月23日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7年度地质调查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发布。此次评选出的十大进展,在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地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成果突出、亮点纷呈,是地质调查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典范。1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The first successful trial colle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sea area of China)首次实现了资源量全球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创造了持续产气60天、产气总量30.9万m3两项世界纪录,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历史性重大突破。

      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

      摘要:地质调查发现,山东半岛西北部的莱州湾滨海地区普遍发育黑土湖组滨海湖沼相、潟湖相沉积,其下伏末次盛冰期泛滥平原相沉积,上覆全新世中晚期海侵层。黑土湖组的分布受古地形和全新世海侵的影响,其形成时代为8.5—5.5kaB.P.,即由现代海岸线附近因8.5kaB.P.前后海面上升环境效应开始出现,向陆地方向逐渐过渡到最大海侵线附近的5.5—6.0kaB.P.期间形成。该地层单元的穿时性指示了海侵向陆地方向的推进,以及大约自5kaB.P.开始河流沉积作用超过海面高度,莱州湾开始逐步成陆的过程。研究表明,莱州湾地区东部的鲁东地块相对抬升,造成黑土湖组顶板高出现代海面。西部的济阳坳陷区沉降较大,造成黑土湖组埋深较大。莱州湾南岸黑土湖组单元形成的古地形坡度,与现代地形坡度接近,在5.5—8.5kaB.P.期间的海面变化不大。新的研究结果为更深入认识山东半岛全新世海岸带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徐建国,徐华,张涛,张卓,祁晓凡,纪汶龙

      摘要:内蒙南部林西县至正镶白旗林西—正镶白旗地区晚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类型繁多的同生变形构造。除前人报道的滑卷层理、滑塌褶皱、滑塌砾岩和浊积砂砾岩以外,还有本文首次发现的大量球状体,包括滚动纺锤体、叠加滑卷球核、砾核滚动球、砂质滚动球和泥质滚动球。形态结构、成分组成和地层分布研究表明,这些构造形体均属重力成因和形成在陆棚—斜坡上。不同类型的构造形体可以组成来源演变序列,显示重力作用的加强,如滑卷层理通过“叠加滑卷”变成滑卷叠加球核,再通过“滚动粘结”变成滚动球体。它们形成和保存都受特定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各自具有特殊指相意义。大量同生变形构造出现,反映沿华北板块北缘出现陆棚、斜坡和深水海槽环境,证明晚二叠世兴—蒙海槽再次裂开,并形成“林西—九台裂陷带”。

      作者:田树刚,张永生,翟大兴,宫月萱

      摘要:琼东北的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曾导致大面积陆陷成海。前人研究多关注陆陷成海机制,但对该区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控制下的沉降过程与构造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研究。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钻孔揭露和大地电磁探测(EH4)结果等资料发现,东寨港地区自西向东可分为演丰火山岩台地、东寨港潟湖平原和锦山剥蚀台地三个构造地貌单元,并且不同地貌单元间明显受到区域上北西向正断层活动的控制。根据86个钻孔资料制作的东寨港地区新近纪以来不同时期沉积物等厚度图显示,该区的沉积中心从新近纪以来存在由西向东迁移过程,沉积速率也存在明显的变化。中—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 mm/ka、10 mm/ka、67 mm/ka和1 922 mm/ka,显示中更新世之后沉积速率骤然增大,并在全新世达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北西向铺前—清澜断裂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控制了东寨港地堑的发育与东寨港陆陷成海及其震后地壳持续下沉;东寨港凹陷晚更新世以来处于快速加积过程中;相邻的锦山剥蚀台地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稳定或微隆升状态,并很可能属于雷琼凹陷之外的构造地块,雷琼凹陷是否应囊括锦山剥蚀台地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作者:丁莹莹,赵希涛,胡道功,张绪教,王超群,胡正旺,夏蒙蒙,吴环环,游报捷,常鹏渊

      摘要:江西宜春武功山地区出露的震旦纪老虎塘组由薄层状的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岩石普遍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作用。由于缺乏古生物化石和年龄值,其沉积时代和源区存在着争议。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老虎塘组两件变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和Hf同位素测定,共获得187个U-Pb年龄值,主要位于423~537 Ma和660~1 280 Ma两段。两个样品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32.7±1.8)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限定老虎塘组形成时代为志留纪。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表明,年龄为423~537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华夏板块北缘加里东期的花岗岩,而年龄为660~1 280 Ma碎屑锆石显示物源主要来自钦—杭结合带,而其它少量的古元古代和太古代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华夏板块基底或者再循环的物质。因此,碎屑锆石年龄显示老虎塘组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夏板块北緣加里东期岩浆岩和钦—杭结合带。大量的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数据反映了华夏板块北緣加里东期的造山事件,这次造山事件为早古生代晚期沉积盆地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作者:王涛,王宗起,王东升,吴富江,王铭乾,马振慧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